欧美日韩一级亚洲,迷奷系列久久精品一区,自拍 亚洲 综合,国色精品VA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s id="56y7o"></s>

    <sub id="56y7o"></sub>
  1. 看!壩梅“蛻變”
    2022/05/06    來源:梵凈云天     點擊:717   

    在梵凈山西線的大山深處,有這樣一個村莊。這里居住著淳樸勤勞的少數(shù)民族群眾,他們世代守護著這里的綠水青山。這里曾是紅軍勝利會師的凈土,他們繼承著革命戰(zhàn)士堅強奮斗的意志。這里還有一群可歌可泣的隊伍,他們時常穿梭在村莊的每個角落。這就是正在發(fā)生“蛻變”的江口縣德旺鄉(xiāng)壩梅村。

    “生態(tài)資源”變“產(chǎn)業(yè)資產(chǎn)”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壩梅村坐落在梵凈山西線,有1700余人,林地面積3.9萬余畝、荒山1100畝,森林覆蓋率達93.2%以上,主要河流水質(zhì)均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水體,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zhì)達標率100%,這里的山山水水養(yǎng)育了這里的老老少少。

    “我現(xiàn)在后悔完了,當時只想到一個人找錢,沒有想到讓村民一起找錢。那時,有老板打電話給我,要10噸黃蓮(中藥材),沒有10噸的話,5噸也行,我沒種得這么多。價格是360元一斤……”說到這里,華口尖組田雙洪后悔不已。

    他前幾年在外務工,受疫情影響夫妻倆回家了。每天望著周圍的茂密山林,他打起了林下種植的主意。他了解過種植黃蓮有錢賺又好銷,于是,他在大山深處去挖野生黃蓮移栽到周邊的樹林和荒山,做起了林藥產(chǎn)業(yè)。為了解黃蓮的藥用價值,他把培植的野生黃蓮送到省林業(yè)部門檢驗,藥用價值得到了高度的認可,更加堅定了發(fā)展的信心和決心。于是,在鄉(xiāng)、村兩級的幫助下,他從7畝擴種到了50多畝,帶動了周邊8戶群眾來一起發(fā)展。

    由于壩梅村生態(tài)的有力保護和合理利用,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大戶+群眾”發(fā)展模式,當?shù)厝罕姸純π盍艘还P不可估量的“產(chǎn)業(yè)資產(chǎn)”。目前,該村有林藥200余畝,林蜂200余桶,蔬菜種植400余畝,茶葉種植1000余畝。

    “紅色文化”變“紅色旅游”

    “紅六軍團突破三道封鎖線一路征戰(zhàn),于1934年10月7,在石阡甘溪遭遇24倍于我的強敵,紅軍被迫分成三段突圍,多次進出江口縣域……”,只要去壩梅村木根坡紅色教育基地,村支部書記汪學權(quán)都會在津津有味的介紹。

    由于壩梅村豐富的紅色文化底蘊,再加上交通的便利,該村做起了紅色旅游文章。先后爭取資金700多萬元,以木根坡會師舊址為核心,修復紅色旅游鄉(xiāng)村歷史,保護人文自然風貌,全面提升了壩梅村紅色村莊的基礎設施。

    同時,以“憶一段‘紅軍史’、聽一堂‘紅軍課’、走一次‘紅軍路’、唱一首‘紅軍歌’、吹一回‘紅軍號’、吃一頓‘紅軍餐’、悟一生‘紅軍魂’”為內(nèi)容的“七個一”為載體,創(chuàng)新紅色體驗式教育,推動紅色教育和鄉(xiāng)村旅游深入融合,建設紅色教育戶外拓展基地,旅游群眾不僅可以吃住游樂玩,還可以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成為了周邊縣市區(qū)游客的網(wǎng)紅打卡點。

    目前,該村建有1棟會師賓館,有床位200個,修建了能容納120人的會議室,承接了青年干部培訓教育1期50人。建設了以水上樂園、彩虹滑道、親子體驗等項目為主壩梅村生態(tài)樂園,有農(nóng)家樂(民宿)11家,有客房42間106個床位。今年“五一”期間,木根坡紅色教育基地成為親子游的熱點,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

    “黨員干部”變“服務專員”

    “黨員干部,就是要比別人先干一步。作為黨員,就不能辜負組織的期望,不要讓群眾戳我們的脊梁骨……”,每次和汪學權(quán)支書交流的時候,他總是流露出一臉的笑容。

    自去年換屆后,在村干部比原來減少的情況下,他們更加繁忙的在項目工地上奔跑、在田間地頭穿梭、在群眾中間“生根”。 村黨支部始終把“三會一課”、黨員主題日、組織生活會、黨員包組包戶等作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抓手,激發(fā)黨員的政治意識、宗旨意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全面推行“一中心一張網(wǎng)十聯(lián)戶”群眾管理模式,人在網(wǎng)格走,事在網(wǎng)格辦,盡心盡力幫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扎實開展精神文明進萬家活動,公開選樹村里的文明家庭、熱心家庭、創(chuàng)業(yè)家庭、衛(wèi)生家庭等,通過講故事、講道理,影響和帶動群眾崇尚文明新風、爭做文明新人,鄉(xiāng)村治理效能得到提升,發(fā)展活力不斷增強。

    正因為有這樣的“服務專員”默默付出,因為有淳樸群眾的默默支持,壩梅村先后榮獲銅仁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銅仁市梵凈山申報世界遺產(chǎn)工作先進單位、貴州省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稱號。

    “讓群眾望得見上、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正是壩梅村的真實寫照。通過如火如荼的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現(xiàn)在的壩梅村夢想已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自然風光成全了如詩如畫的小山村,勾勒出了一幅宜居宜游宜業(yè)宜樂的鄉(xiāng)村振興新圖景。

         | 銅仁市文明辦

    監(jiān)     | 安超

         | 張曉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