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和“厚德鑄銅·仁義致遠”銅仁城市精神,構建銅城仁者榮譽體系,營造爭當好人、爭做好事、見賢思齊、德行銅仁的良好氛圍,根據銅仁市“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要求,經嚴格把關、層層推薦、組織評審等程序,2021年5月,共有7人入選“銅仁好人榜”,現予以發(fā)布。一起來認識5月“銅仁好人”吧!
助人為樂
戴文博:放棄高薪就業(yè) 爭當創(chuàng)業(yè)先鋒
戴文博,男,1981年9月生,中共黨員,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昊言養(yǎng)殖場投資人。2014年7月,戴文博退伍后就進入云南一家制藥公司工作,因他聰明靈活又肯吃苦,僅2年時間就被提升為片區(qū)經理,月薪從最初的5000元漲到年薪40萬元,正值事業(yè)蒸蒸日上的時候,戴文博卻毅然辭職回鄉(xiāng)種草養(yǎng)畜創(chuàng)業(yè)。2019年11月,他辭職回鄉(xiāng)后,為了引領當地村民發(fā)展產業(yè)增收,他將積蓄150萬元全部投入到種草養(yǎng)畜中來,將周邊成片的120畝荒山閑土以每年600元進行流轉,種植優(yōu)質牧草和蟠桃,建標準化養(yǎng)牛場和種豬場。戴文博投資興建的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示范基地,每年要支付村民流轉土地費用72000元,基地養(yǎng)殖的良種母豬和肉牛以及牧草和蟠桃每年又要支付村民勞務工資25萬元以上,這使得當地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掙錢增收的愿望。
郭叢發(fā):“95后”剛入大學門,誓將志愿樂助人
郭叢發(fā),男,土家族,1998年2月生,現就讀于安順學院人文學院并擔任班級團支書,銅仁市德江縣大學生聯(lián)誼會主席。在工作中,他不斷錘煉自己,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以良好的志愿者風貌展現青春朝氣;以不怕苦、不怕累、不求回報的精神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從心理、學習、陪伴等方面去幫助他人;以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的精神,秉承“感恩故土·回報家鄉(xiāng)”的服務宗旨,為家鄉(xiāng)、為社會、為國家獻一份力量。郭叢發(fā)曾被共青團德江縣委禮聘為“春暉使者”、表彰為“2018年度優(yōu)秀志愿者”、表彰為“返家鄉(xiāng)·助脫貧”實踐活動“先進個人”、表彰為疫情防控“優(yōu)秀志愿者”、授予楠木園社區(qū)“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市級示范點“最美志愿者”榮譽稱號;2019年獲國家勵志獎學金;2019年被安順學院表彰為“優(yōu)秀共青團干部”;2020年3月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并獲得榮譽證書。
見義勇為
田江:危急時刻縱身一躍 勇救落水女孩
田江,男,1970年7月生,現任銅仁市石阡縣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工會主席。2021年5月16日,銅仁市石阡縣城區(qū)泉都大橋下約200米處的龍川河畔發(fā)生驚險一幕,一小女孩與伙伴在河邊玩耍時不慎落入湍急的河水中……聽到呼救聲,附近市民很快趕到現場,田江趕到河邊時,正看見一個小女孩在河水中時沉時浮,他毫不猶豫脫掉上衣縱身一躍跳入水中救人。熟悉水性的田江很快游到落水者身邊,并將她拉向岸邊。石阡縣養(yǎng)護段職工劉仕貴、市民趙社員及一不知名男子等人也迅速反應,找來梯子、繩子和竹竿,協(xié)助田江救人。最后,歷時約10分鐘,幾人合力將女孩成功救起。即使田江已經筋疲力盡,依然等到女孩安全上岸,才安心接過岸上放下的繩子,在大家的幫助下,艱難爬上河堤。
誠實守信
張小坤:38年一線堅守 不變初心鑄忠誠
張小坤,男,1963年5月生,中共黨員,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纏溪鎮(zhèn)供電所配網綜合工作人員。早上六點,張小坤的生物鐘準時“響起”。簡單洗漱后,他便前往供電所,開門、開燈、打掃衛(wèi)生,然后打開供電系統(tǒng)檢查信息,并發(fā)送至工作群……一天繁忙的工作便拉開序幕?!鞍延邢薜纳度氲綗o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本瓦@樣日復一日,自1981年參加工作以來,張小坤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堅守一線38年,守護著纏溪的萬家燈火。張小坤曾多次獲得銅仁地區(qū)供電局“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印江供電局“抗冰保電”先進個人、印江自治縣“抗災救災”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在他的帶領下,纏溪供電所先后榮獲南方電網公司“規(guī)范化服務示范窗口”、貴州電網公司“規(guī)范化服務示范窗口”榮譽稱號及銅仁供電局“工人先鋒號”、印江供電局“工人先鋒號”班組榮譽稱號。
敬業(yè)奉獻
張幽燕:22年讓正義既不缺席也不遲到
張幽燕,女,1975年6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現任江口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兼家事法庭庭長,員額制一級法官。張幽燕擔任法官以來,秉持著司法為民的理念,用心用情辦理每一件案件,以女性特有的敏銳捕捉當事人言行,通過“望、聞、問、切”準確判斷死亡婚姻與危險婚姻,采取不同的審理方式,挽救了無數個瀕臨破碎的家庭。2014年至今,張幽燕共計審結案件1582件,其中調解、撤訴1150件,調撤率為73%。在任雙江法庭庭長兩年期間,她一人審結案件621件,案件調解、撤訴率高達80%,且無一人上訪、信訪,該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優(yōu)秀法庭。她審理的王某訴子女贍養(yǎng)糾紛案件入選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2016、2017、2018年連續(xù)三年被表彰為優(yōu)秀公務員,2018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家事審判先進個人,2019年被銅仁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優(yōu)秀員額制法官,2020年被貴州省婦聯(lián)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羅煥楠:95后“書記”幫助4232戶搬遷群眾實現安居樂業(yè)
羅煥楠,男,1995年1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文化,現任銅仁市萬山區(qū)丹都街道旺家社區(qū)黨總支書記、旺家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旺家社區(qū)是萬山區(qū)最大的跨區(qū)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2019年1月,24歲的羅煥楠被組織選派到該社區(qū)任黨支部書記,成為全區(qū)當時最年輕的黨支部書記。年紀雖輕,但是他勤于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肯干會干苦干,他通過在社區(qū)建立扶貧微工廠產業(yè)園、成立社區(qū)集體經濟旺家物業(yè)有限公司,就近安置群眾就業(yè)2200余人,真正讓搬遷群眾實現“樓上安居、樓下就業(yè)”的美好愿望。“小區(qū)建工廠,農民變工人”的實踐探索得到了時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現任貴州省委書記諶貽琴的肯定性指示,先后多次迎接國家、省會議和領導的參觀考察。旺家社區(qū)的“扶貧微工廠”更是成為了中央、省、市媒體聚焦關注的對象,先后被CCTV-1、新華社、貴州新聞聯(lián)播等多家主流媒體相繼報道。除此之外,他關心關愛社區(qū)里的每一位搬遷群眾,從細節(jié)入手,從小事做起,帶領社區(qū)干部為搬遷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成為了旺家社區(qū)4232戶搬遷群眾名副其實的“大管家”,贏得了旺家社區(qū)群眾的高度認可。2019年以來,羅煥楠先后榮獲“全市脫貧攻堅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省脫貧攻堅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書記”“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
蔣翠菊:侗家好兒媳 書寫好家風
蔣翠菊,女,侗族,1972 年6月生,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zhèn)田沖村榜上組村民。她的婆婆身患腦癱,生活不能自理,她自嫁入夫家就主動承擔起這一重任,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幫她洗澡、洗頭、洗衣等等。俗話說,久病無孝子,何況媳婦呢?蔣翠菊卻任勞任怨,無微不至,一堅持就是26年。2012年,蔣翠菊公公在山上干農活時,不小心被眼鏡蛇咬傷,是她一個人硬生生地用肩膀將公公背回家中,并送去醫(yī)院救治;2013年,公公又不幸突發(fā)腦梗,癱瘓在床,也全靠蔣翠菊一人照顧。2020年6月,蔣翠菊婆婆因肝癌晚期,不幸去世。家中屢遭變故、喪母之痛讓蔣翠菊丈夫的情緒一度十分萎靡,蔣翠菊儼然成了家中的頂梁柱,全權操持婆婆的后事,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公公,又要時常開導自己的丈夫。二十多年來,蔣翠菊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故事,可她把中華民族敬老孝親的傳統(tǒng)美德和對老人的尊敬愛護融入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里,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